一、个人简介
陈万权,男,1962年9月生,研究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农业部植物病虫害抗性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行政职务。目前在该所植物病害研究室麦类病害创新课题组从事麦类真菌病害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小麦病害分子诊断、检测技术研究
以小麦锈病、矮腥黑穗病为重点,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病原菌种或生理小种的遗传多态性和同源性,发掘识别基因序列和特异性分子标记,建立原粮带菌检验检疫操作及田间病株早期诊断的分子技术体系,研发快速高通量诊断、检测试剂盒,实现产业化。目前利用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AFLP、ISSR等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矮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等重要病害及其部分生理小种的分子诊断、检测技术体系,制备出小麦矮腥黑粉菌的PCR检测试剂盒,可用于病害的早期诊断。
2.小麦锈病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治理研究
以小麦条锈病为重点,兼顾叶锈病和秆锈病,深入开展病害发生流行规律、菌源传播规律以及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变异规律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勘查病菌越冬、越夏的精确区域及其生态病理学特点,为病害异地测报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深入开展病害综合治理理论和技术研究,实施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的生态治理工程。近年来,有关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例如:(1)组织全国小麦锈病研究协作组开展条锈菌致病性变异监测,发现和命名了条锈菌高致病性生理小种条中33号,明确了该小种的出现频率、分布区域及其致病性特点;(2)与法国科学家合作,首次发现我国陇南小麦条锈菌存在遗传重组的分子证据,这种重组可能是中国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欧洲和澳洲群体的重要原因;(3)勘察发现小麦条锈菌在贵州省黔西北赫章等地海拔1700米以上地区能够安全越夏,越夏面积约50万亩,其越夏菌源能够与当地秋苗衔接,引起秋苗发病;(4)查明小麦条锈菌在云南、陇南等越夏区的越夏海拔下限均有所下降(50-300米),这可能与条锈菌耐高温型菌株的产生有关;(5)与当地科研教学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在甘肃陇南、天水等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实施抗病良种、药剂拌种以及停麦改种、适期晚种的“两种(zhǒng)两种(zhòng)”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菌源控制效果及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农业安全中镰刀菌毒素控制研究
以农业安全中的镰刀菌毒素控制为切入点,系统开展中国镰刀菌优势种群和毒素影响调查、致病基因特征分析以及真菌毒素积累的田间控制等研究,解析镰刀菌毒素产生机制,研发控制途径,以达到防治病害、减轻毒素危害的目的。初步检测发现,我国小麦品种(系)中镰刀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但污染水平较低,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伏马(fumonisin)毒素、单端孢霉烯醇(T-2)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ZON)四种镰刀菌毒素中以DON毒素为主,其平均含量为73.87 μg/kg,不同麦区间的DON、fumonisin和T-2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东北春麦晚熟组、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镰刀菌毒素总体含量较高。
三、主持和承担的课题
现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粮食主产区三大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2006BAD02A16)”、国家“863”计划课题“小麦条锈菌、稻瘟菌小种的分子鉴别技术研究(2006AA10Z429)”、国家转基因专项课题“转基因农作物抗病虫性把关鉴定与评价(2009ZX08011-006B)”、农业部结构调整重大专项“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06-02-02B)”、中丹(麦)合作项目“中丹两国小麦条锈菌毒性进化研究(国科外字[2006]300号)”、中荷合作项目“农业安全中镰刀菌毒素控制研究(2009DFA31980)”等,从1999年开始一直负责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品种抗病性把关鉴定工作。
四、近年来获得荣誉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于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人);“一种检测小麦矮腥黑粉菌的PCR方法”于2008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五、主要著作与论文主编著作
《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报告》(专家组副组长);《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副主编);《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副主编);《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副主编);《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副主编);《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主编),等。
主要论文目录(近5年):
1. Chen WQ*, Wu LR, Liu TG, Xu SC, Jin SL, Peng YL and Wang BT. Race dynamics, diversity and virulence evolution in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the causal agent of wheat stripe (yellow) rust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07. Plant Disease, 2009, 93.
2. Liu JH, Gao L, Liu TG and Chen WQ*.Development of a SCAR marker for diagnosis of dwarf bunt of wheat and detection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9, 47.
3. Mboup M, Leconte M, Gautier A, Wan AM, Chen WQ, de Vallavielle-Pope C and Enjalbert J. Evidence of genetic recombination in wheat yellow rust population of a Chinese oversummering area.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2009, 46:299-307
4. 吴杰、刘太国、高利、朱宝成、陈万权*,小麦四种镰刀菌毒素的ELISA检测及毒素污染分析。植物保护学报,2009,36(2):106-112
5. 陈万权、程登发,大旱之年不能忽视小麦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植物保护,2009,35(2):99-101
6. 陈万权,警惕小麦条锈病今年全国大流行。农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第7版
7. 陈万权,赢得小麦条锈病防控的全面胜利。农民日报,2009年6月2日,第1版
8. Cao LH, Xu SC, Lin RM, Liu TG and Chen WQ*. Early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 in China.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8, 46:501-506
9. 田慧敏、刘太国、高利、陈万权*,中国小麦条锈菌4个主要流行小种的寄生适合度。植物病理学报,2008,38(6):599-606
10. 陈万权*、刘太国、余秀梅,小麦锈菌夏孢子经盐酸处理后的形态观察。植物保护,2008,34(6):70-73
11. 徐莹,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绿色荧光蛋白在丝状真菌研究中的应用。植物保护,2008, 34(6):1-6
12. 金薇、刘太国、何月秋、陈万权*,国际上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及其小种命名方法。植物保护,2008,34(4):138-
13. 何中虎、夏先春、陈万权,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麦类作物学报,2008, 28(1):170-173
14. 沈丽、罗林明、陈万权、赵志模、王进军,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流行区划及菌源传播路径分析。植物保护学报,2008,35(3):220-226
15. 戴小枫、吴孔明、万方浩、陈万权、李立会,中国农业生物安全的科学问题与任务探讨。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91-1699
16. 陈万权,加强小麦条锈病防控,规避次生灾害风险。农民日报,2008年2月20日,第8版
17. 陈万权*、徐世昌、吴立人,中国小麦条锈病流行体系与持续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科学,2007,40(增刊1):177-183
18. 曹丽华、徐世昌、陈万权*,小麦叶锈菌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007,34(6):561-566
19. 袁军海、刘太国、陈万权*,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1925-1935
20. 袁军海、王凤涛、刘太国、陈万权*,二倍体及四倍体中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的表达与抑制。植物病理学报, 2007, 37(5):500-511
21. 张庆、刘太国、张敏、陈万权*,小麦抗源SW92抗叶锈病基因遗传及其分子标记。植物保护学报,2007,34(5):515-518
22. 姜玉英、金星、谈孝凤、陈万权*,黔西部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考察初报。植物保护, 2007,33(1):133-134
23. 董微、刘太国、陈万权*,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植物保护,2007, 6:141-144
24. 陈万权,小麦杀手Ug99。百科知识,2007,8:15-16
25. Chen WQ*, Xu SC, Liu TG, Lin RM, Wu LR, Jin SL, Cao SQ. Wheat stripe rust and its prospects for ecological control in China. Proc. 16th IPPC, Glascow, UK,2007, Volume2, pp812-813
26. 姜玉英、陈万权、赵中华等,新型小麦秆锈病菌Ug99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威胁和应对措施。中国植保导刊,2007,27(8):14-16
27. 陈荣丽、刘太国、黄 云、程登发、陈万权*,BION诱导小麦幼苗抗叶锈病研究。植物保护学报,2006,33 (2):122-126
28. 刘红梅、刘太国、徐世昌、刘大群、陈万权*,小麦优异种质“兴资9104”抗条锈病遗传研究。作物学报,2006,32(11):1742-1745
29. 刘丹、刘太国、张敏、陈万权*,小麦光腥黑粉菌冬孢子总DNA提取方法比较。植物保护,2006,32(2):93-
30. 陈万权*,国内外植物保护科技现状与发展战略。成卓敏主编,《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595-600
31. Chen WQ*, Liu TG, Liu JH and Xu SC, DNA marker of Tilletia controversa Kuhn, a causal agent of wheat dwarf bunt. Czech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2006, 42 (Special issue): 13-
32. Chen WQ*, Xu SC, Jin SL, Liu TG and Lin RM. Prospect for the biodiversity control of wheat stripe rust in China. Sino-US Workshop on Crop Genomics Applications to Plant Breeding and Biotechnology, Beijing, P. R. China, 2006, 16-17
33. 陈万权,防治条锈病,从源头抓起。农民日报,2005年3月2日,第7版
34. 蒲志刚、刘太国、陈万权*,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MFR分子鉴定技术研究。植物病理学报,2004,34(5):449-454
35. Chen Wan-quan* and Qing Qin-ming. Race and virulence of Puccinia triticina on wheat in China during 1997-2001. Plant Protection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Proc. 15th IPPC, GUO Yu-yuan ed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China, 2004,pp152
36. 陈万权,威胁我国植物的几种外来病害。大自然,2004,(2):43-44
六、社会兼职
兼任国际植物保护科学协会会员;亚洲巨灾研究组专家;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员;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病虫害灾情预测与防治专家组专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药登记药效试验杀菌剂项目技术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植物病理学报》、《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编委等学术职务。best365网页版登录兼职教授。